马云又一次吹响了新零售的号角,今日阿里高调宣布投入约224亿港币,持有旗下拥有欧尚、大润发两大品牌的高鑫零售36.16%的股份。
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对此表示:“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,意味着零售业将实现以条形码扫描为代表的IT时代向以大数据和线上线下融合为代表的DT时代跃迁,这在全球商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”
这显然又是阿里在其新零售计划进程中的重要一步。
线上与线下结合
2016年10月13日杭州·云栖大会上,马云首次提到新零售:“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,未来的十年、二十年,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,只有新零售,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,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。”
眼下,一年已过,阿里在“新零售”的布局步伐不断加快。到目前为止,阿里已直接或间接投资盒马鲜生、易果生鲜、苏宁云商、三江购物、联华、银泰等零售商。
阿里用18年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网络购物平台。线下,不到1年的时间大举收购线下零售超市,意欲短期内统领线下零售市场。
然而,除了零售模式的改变,想要实现“新零售”需要在体验上继续优化,而VR、AR和AI技术同样重要。
VR/AR——颠覆传统网购方式
此前,支付平台WorldPay调查了8个国家的16000名消费者,最后得出结论:“近60%的受访者希望零售商提供AR和VR体验作为购物流程的一部分。”
随着AI、VR、AR等技术的发展,电商行业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和革命,目前来看还很模糊,但是大家都想提早占住坑位,而VR购物是未来电商蓝图中的一种趋势。
早在2016年4月1日,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,阿里方面表示将会同步推动VR内容培育和硬件孵化。在内容方面,启动的Buy+计划将协同旗下的影业、音乐、视频网站等,推动优质VR内容产出。而内容的重中之重则是打造阿里电商平台中商品3D数据库的建立,目标是让用户早日体验到VR购物,希望引领未来购物体验。
其实,VR/AR购物从去年起就被电商巨头盯上,从国外的亚马逊,到国内的阿里巴巴、京东等平台,都开始纷纷布局这一新兴的行业,以期待占领下一代电商变革浪潮的制高点。
阿里在AR技术的应用最早始于2015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。后来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,以家电类为例,用户转化率提升30%,内容分享增加10%。
从客户感觉角度出发,用户可以试穿、试玩等,将体验作为消费核心而不是价格等,而通过VR/AR将有机会重构传统电商消费观念。电商平台最后期望达到的结果是“购”,通过VR体验提高下单率,体验只是手段。
某种程度上,VR/AR购物能减少退货率、换货率,让消费者更加理性下单,但目前VR、AR技术还不成熟,并且这些技术在购物上的应用程度尚浅,如何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用户体验需要阿里再多些思考。
AI——资源整合、高效工作
阿里要发展线上与线下“新零售”,必然要将众多线上、线下用户和商家的数据进行整合、分类、优化和匹配。如此大的数据量,发展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。
今年3月,阿里正式提出“NASA”计划,表明阿里将下大力气投入核心基础科技研发的决心。7月,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,旨在消费级AI产品的研发;iDST负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,也是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人工智能大脑。除此之外,阿里研究院、VR实验室,蚂蚁金服也具备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刚刚过去的双11当天,今年7月初发布的天猫精灵智能音箱总销量便突破了100万台。而今年5月阿里发布的“鲁班”技术,在今年双11将近有4亿张Banner由“鲁班”设计。
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,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从尖端技术慢慢变得普及。而现在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是趋同的。互联网行业经过多次的迭代发展,消费者的审美已趋于一致,用户习惯也会有着一定的规律。这样,人工智能能力会在不断学习这些规律的过程中不断上升。另一方面,AI技术的提升也会帮助VR、AR更好的应用到零售当中。
除了阿里的“新零售”外,今年4月,京东宣布要布局100万家门店,发展其“无界零售”。
显然,多年的发展使线上电商市场趋于饱和,怎么去融合线上线下,拓展新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。智能硬件、VR、AR、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将扮演重要角色。
不进则退,正如当年固步自封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的倒塌。未来,是否会诞生基于VR、AR和AI技术发展出来的独立新零售平台?这也是京东、阿里、亚马逊等电商巨头发展这些新技术、抢先占坑的原因。